很多生活经验背后,有着一定的理论知识支持。譬如“旁人感受不到你的尴尬”这条生活经验,就能通过“自我聚焦”来解释。人们通常会放大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每个人都会通过自我聚焦的方式来评估自己的目标、行为、行为的结果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也就是说,他人可能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 下面我尝试将一些其他答案提到的经验,分享他们背后的心理学知识,可能可以让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产生了一些改变。
后见之明偏误
俗语有言:事后诸葛亮,其实是有其科学依据的。
某一支球队夺冠、电影剧情的发展、考试压线及格……虽然场景不同,然而我们时常告诉自己:“我早就知道了”。
其实我们并不是每次都知道事情会是这样,而是自己觉得自己知道罢了,这种现象就叫做后见之明偏误(hindsightbias)。
这种情景极为常见,在事情发生后,我们会选择性地回忆当时的资讯,挑选其中符合结果的,并据此编造出一个符合逻辑的故事,来加强我们对于当时选择的信心。
这种心理现象本身无害,但很容易阻挡我们通过经验学习的道路。如果认为自己“早知道了”,则不会在事情发生后认真检查错误发生的原因。一个经验丰厚的人,可能更难走出这种后见之明偏误。
常保持虚心的态度,我们在这大千世界里会有着不一样的成长。
责任分散
也称之为“旁观者效应”,经典案例大家应该都看过:年一位美国女士遭到一名连续强奸犯的杀害,行凶过程长达30分钟,然而听见叫声的三十多位邻居当中只有一家报警。凶手离去十分钟后返回,继续捅死这位女士,没有任何一名邻居报警或阻止。
心理学上认为,对于某一件事情,如果单一的个人被要求完成这个任务,这个人责任心会很强,会积极完成任务。但是要求一个群体去完成,则每个人的责任感就会很弱。
因此邻居的不报警并非道德沦丧,而是每个人都会认为“其他人会帮忙”的。一辆坐满了的公交车上,突然上来一位老人,也会出现人人都想总有人会让座的情况,结果没有一个人让座。
不要去苛责整个社会的冷漠,而应该从自己做起。
挺身而出,伸出援手,可以让人情冷漠的世界因为你的温暖变得不一样。
团体迷思
既然这是集体的决定,那么一定是正确的,我的决定和集体的一致就好。
在团体的决策过程中,成员会倾向于让自己的决定跟团体一致,从而让团体缺乏不同思考角度,无法客观分析。
在这样的团体决策下,团体成员为了维持团体内部和谐和凝聚力,往往会弃事实而不顾。从小到大我们在班级,在学校,在公司都经历过类似的事情,面对集体主义,我们时常会选择妥协甚至认同。那些能打破团体迷思的人,需要冷静的智慧,也需要决然的勇气。
冷静独立思考,即使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也不能轻易让世界改变我们,毕竟,世界还是有可能因我们变得不一样。
罗森塔尔效应
我在歧视的根源是什么?-苏德中的回答提到过这个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在美国一所小学进行了试验。他们随机抽取了一些学生,并告诉老师这些学生经过了“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将来会有优异的发展,提高了老师对这一批学生的期待。
八个月后再次测试,这群学生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评语。后来的教育实践也表明,长期受老师喜爱的学生,会变得越来越符合老师眼中优异学生的样子。而受到老师厌恶和歧视的学生,则会逐渐表现出老师所认为的缺点来。
我们对他人的看法其实对他人意义巨大,一点点善意的看法和鼓励,会让別人的世界变得不一样。
习得性无助
心理学家将一条狗关在笼子里面,只要蜂鸣器一响,狗就会遭受电击。此后如果把笼子们打开,蜂鸣器一响,还没有通电,狗就会倒地呻吟。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指的就是这种因为重复失败和惩罚,而造成的听之任之的状态。
这种状态在人身上极为常见,当一个人在工作中,长期陷入失败,就会进入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开始自我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从而放弃努力和改变。
每当工作、恋爱、学业失败,我们都应该客观归因,找到失败真正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认为就是自己“不行”。了解习得性无助,有助于我们跨过自己给自己设下的障碍,突破这种心理困境。
用永不放弃的眼界看待世界,结果可能会变得不一样。
事实上,心理学上还有许多知识,在了解以后让我感觉看待世界的方式可以不一样。然而我觉得,这些知识不仅需要在脑海中帮助我们改变对世界的看法,还需要应用到实践中去改变自己。
本平台内容包括原创、编辑整理和转载。我们尊重原创:
1.所有转载内容均标明来源,如尽力查核未能发现出处或确定原创作者则标“转自网络”。
如有疏漏欢迎原作及时联络署名或删除;
2.如任何作品标明“谢绝转载”,我们尊重并不予转载;
3.对于恶意及虚假举报及恶意敲诈,我们保留法律权益
本平台积极拥护《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以下为广告内容。
鉴于我平台对《暂行办法》仅刚刚接触,内容可能存在理解不透彻,如有标示“广告”二字位置等不准确状态,望有关部门给予监督指正。
如果您喜欢此篇文章,记得发到给好朋友哦!分享智慧,好运常伴您!
通化博安心理从“心”创造幸福人生
一、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心理社会工作师培训:经考核通过,颁发国家权威认证职业资格证书,全国通用,出国有效。
二、提供“贴”心服务祝你个人成长——私人心理顾问
(保密原则:对于咨询者的个人信息和咨询工作中的有关资料、咨询内容等,咨询师必须遵守保密原则,以保护咨询者的个人隐私。)
1、心理危机干预;
2、婚姻情感、两性关系咨询;
3、亲子教育咨询;
4、病患、更年期心理咨询;
5、社交障碍、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等咨询。
三、诚邀有识之士加盟,开设分支机构,以满足迫切的社会需求。
招募:其他地区“心理健康”项目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