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
心理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 心理常识解析_心理常识问题 > 心理常识图库 >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发布时间:2023-4-10 11:43:31   点击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广义:0~6岁都称为学前期;狭义:3~6岁为幼儿期。0~6岁是人的各种低级心理与高级心理的发生期和快速发展期。在发展心理学中,通常把儿童在某一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带有普遍性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本质的(体现出特定性质的)特征称为年龄特征。

夸美纽斯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学前儿童教育专著《母育学校》。

卢梭的代表作《爱弥儿》。

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学心理学化”思想,代表作是《林哈德与葛多德》。福禄贝尔认为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内在”生长法则,将幼儿学校命名为“幼儿园”。

达尔文年出版了《一个婴儿的传略》一书。

年,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正式独立。

普莱尔的一部完整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并出版。

年,霍尔出版了《青少年》,将儿童心理研究的年龄扩展到青少年。

年,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沃斯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

年,美国《心理学年鉴》开始用“发展心理学”替代以前的“儿童心理学”。从此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开始注重人的毕生发展研究,发展心理学也被称为生命全程发展心理学或毕生发展心理学。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儿童心理学著作陈鹤琴的《儿童心理之研究》。

年,朱智贤出版了代表当时我国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儿童心理学》一书。

一、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我们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二)有助于我们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心理变化的原因。

(三)有助于做好学前儿童教育工作,促进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四)有助于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法,更好地从事学前儿童心理研究。

二、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方法

(一)学与思相结合。

(二)学与习相结合。

(三)学与创相结合。

(四)采用多种学习策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就是描述和测量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状况,即确定“是什么”或“是怎么样”的问题。心理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包括,研究课题的选择、文献资料的查阅、研究的设计、数据的收集、数据处理、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和研究结果的表达。根据研究的目的,研究课题可以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

选择课题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

2、创造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课题选择的方法和途径:

1、根据社会需要选择课题。

2、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来选择课题。

3、通过查阅文献选择课题。

4、在研究过程中选择课题。

5、根据科技发展和学科发展选择课题。

查阅文献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查,二是阅,三是综述。

行为主义由美国著名学心理学家华生于年创立,以行为为研究对象,把意识排除在研究的范围之外;在研究方法上,以行为观察取代意识的内省,注重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来研究。华生的早期行为主义。华生的儿童心理发展观:

1、环境决定论;

2、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

华生的儿童教育观:

1、反对统一标准,提倡区别对待;

2、反对体罚儿童;

3、注意在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各种习惯;

4、对幼儿护理工作的要求。

5、提倡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是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和行为矫正术的开创者。对斯金纳的评价:即只注重描述行为,不注重解释行为;只注重外部行为及结果,缺乏对学习的过程和内部机制的研究;只注重运用强化和惩罚来控制儿童的行为;忽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看作学习机器。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行为的强化模式有三种: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他的人格理论被称为“心理性欲发展理论”。把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生殖期(12岁开始)。

埃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理论。埃里克森是只受过中等教育而能成为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的少有传奇人物。埃里克斯认为,人格是受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艾里克森把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化分为八个互相联系的阶段:

1、信任感vs不信任感(出生~1岁);2、自主感vs羞怯感和怀疑感(1~3岁);

3、主动感vs内疚感(3~6岁);

4、勤奋感vs自卑感(6~12岁);

5、同一感vs同一感混乱(12~18岁);

6、亲密感vs孤独感(18~25岁);

7、繁殖感vs停滞感(25~50岁);

8、完善感vs绝望感(50岁至死亡)。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列夫·维果茨基是原苏联杰出的心理学家,原苏联心理科学的奠基人之一,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维列鲁学派)的创始人,社会建构主义的先驱。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rmany-alps.com/xltk/1601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