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第五条提出
心理平衡——
理解包容乐观,家邻同仁和睦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戳视频↓↓
00:30释义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认识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保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和理解包容,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自我调适不能缓解时,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家庭成员之间应平等沟通交流,邻里间、同事间、朋友间应和睦相处。
我们的周围是个多元的世界,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脾气秉性也各不相同。《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提出“心理平衡——理解包容乐观,家邻同仁和睦”,就是提醒人们要想实现心理健康,拥有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就要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懂得求同存异,允许和而不同,理解每个个体的独特性。有了理解和包容,才会有平等尊重,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1
与家人相处
既要尊老爱幼、恪守本色,秉承我们的文化传统;又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让家庭角色更加丰满到位。好丈夫、好妻子,以及好的父母都是学习出来的。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用科学的知识完善自己的角色,家庭就会其乐融融,和和睦睦。
2
与邻居相处
要懂得尊重,互谅互让,化解壁垒,沟通融入。好的邻里关系会让人觉得安全放松,自然舒心。家是让人感觉安全的地方,好的邻里关系则会扩大这种安全感。
3
与同事相处
要善于见贤思齐,取长补短。你越是更多地看到对方的优点,对方的优点也就越容易影响你,以后也会成为你的一部分。
帮助他人
不论是在家庭、社区还是职场,都要尽量去帮助他人。助人为快乐之本。利他,不仅会让你感到自己的价值,还会让你收获内心的丰盈。和睦的家庭,和谐的邻里,和顺的职场,这些都是您的支持系统,构成了您心灵的防火墙。
乐观面对
面对生活的挫折,还要学会乐观。每一份挫折中都包含着一份生活的馈赠,我们要善于从挫折中学习,在挫折后成长。以积极的视角来解读困难,在困境中寻找蕴含的意义。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生活最终也会报你以微笑。当然如果您有了烦恼,可以向亲人倾诉,向朋友求援,或者调动其他资源来帮助自己。
如果以上方法感觉不够奏效
你还可以去专业的精神心理卫生机构
寻求帮助
或随时拨打24小时开通的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
-
(适用手机和座机用户)
--
(适用座机用户,免收通讯费)
你的心声,有人聆听!
来源:北京健康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投稿信箱:
wjwxcz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