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
心理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 心理常识解析_心理常识问题 > 心理常识探秘 > 家庭心理小常识系列一孩子恐惧心理成因

家庭心理小常识系列一孩子恐惧心理成因

发布时间:2016-11-21 12:48:47   点击数:

和一些家长接触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很无奈的抱怨“我的孩子太胆小了”“小学生了还会怕苍蝇”“都上五年级了一个在家还会怕”“关灯睡觉都不敢”“平时是个女汉子,一到晚上连一个人坐电梯都不敢”……

许多孩子有这样的表现:可能会怕黑、怕小动物、怕一个人呆在屋子里,就是和一堆人在一起也会害怕。其实,在蹒跚学步或是更早的时候,宝宝就可能体验到恐惧。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有恐惧心理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与孩子欠缺生活经验有关。

黑夜的恐惧感,有说是先天的,也有人认为是后天的。夜幕降临,孩子们知识经验有限,所见所闻有限,于是就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解释黑暗,把他能想象的恐怖与黑暗联系起来,由此产生了害怕与恐惧。

第二,受他人恐惧情绪的感染。

大人吓唬小孩,孩子在看到或听到别人处于恐惧状态的情况时,即使自身处境并无任何引起恐惧的因素也会坐立不安。如看到其他人见到蛇后的恐惧反应,孩子以后见到蛇也会大叫大喊。孩子在听了鬼怪故事,看了带有恐怖色彩的影视片和图书时,由于无知及大人的消极暗示,其内心也会产生恐惧感。如同前段时间很流行的“让孩子不怕警察”的网络活动所反映出来的现实,我们一些大人过度渲染“不听话就让警察抓你”“不吃饭让警察把你关起来”等,孩子不知不觉就会对警察的形象联想到害怕。

第三,孩子的某些经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讲得就是这个原理。如果孩子幼时受到过强烈的刺激,以后碰到类似的事物,甚至碰到的刺激比较轻微,也会引起孩子强烈的反应。如一个孩子曾被一只黑狗咬过,他下次看到黑狗时就会非常害怕,而且他还可能会由怕黑狗到怕所有的狗,继而怕所有的四足动物,这是心理泛化造成的。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恐惧体验。当宝宝感到害怕时,如果父母处理得当,可以不断帮助他面对恐惧,宝宝幼小的心灵也会在不断克服恐惧的过程中慢慢成长;反之,如果父母对宝宝的恐惧漠不关心或者过度保护,则会使他的心灵在某一点上停滞不前,给日后的成长投下阴影。曾有心理专家说:“对待孩子有三种表达爱的方式:提供安全感,帮助孩子合理地达成心愿,还有运用爱的语言。”在这三种方式中,提供安全感是首要的。我们不仅要了解和理解孩子内心的恐惧,还要帮助孩子打造自己心中的“安全圣地”。









































部门介绍江湖快报宣传部
部门介绍江湖快报宣传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rmany-alps.com/xltm/196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