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
心理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 心理常识解析_心理常识问题 > 心理常识探秘 > 李鸣心理治疗,就是如何理解人性

李鸣心理治疗,就是如何理解人性

发布时间:2016-11-29 23:11:37   点击数:

“精神分析”和“精神动力”在概念上其实不太一样。

“精神分析”通常是指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最初由弗洛伊德创建,之后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出现很多新的理论。

这些之后的新的理论,分别被称为新弗洛伊德理论、后弗洛伊德理论、或者统称为“精神动力学”理论。

所以“精神分析”应该在“精神动力学”的理论框架里面。

心理治疗流派可以分为五大类,如何区分不同的理论流派,主要取决于如何“看待人性”。

不同的心理治疗流派,就是不同的看待人性的观点。

如何看待人性,即:”人是什么,世界是什么。”

在帮助别人之前,必须先理解什么是人性。

我们以前所学的“人”,是从医学、生物学的角度定义的。

医学角度的“人”,最好懂。人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产物。

我们现在要学的,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人。

人为什么这样、那样?为什么人喜欢这样、那样。

不同的理论流派对人性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形成不同的学派。

第一类就是精神动力学观点。

它就是从矛盾的角度看待人性的,认为人是矛盾的产物。

人就是一个矛盾体,永远充满着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挥之不去。

有人试图寻求绝对的清净。但如果真的超凡脱俗,常常会更刻意地却寻求人生的意义。一个如果无法跟人发生联系,如同丧失存在感。

有一个问题:你觉得你活着吗?,你怎么知道你活着的呢?

人跟其他动物区别之一就是“我们知道我们活着”。

狗照见镜子里的自己,并不相识,会狂吠。而婴幼儿看到镜子,都会知道镜子里那个人是自己,因为人有“自我意识”。

人知道镜子里的自己,所以镜子里脸左边有脏东西,会擦拭右脸。这叫“镜像反映”。

很多动物实验表明,一些低等动物是没有自我意识的,成年的猩猩可能会知道镜子里的自己,其他动物就很困难。

而我们知道,“我是上级的下级,是下级的上级;我是我父母的子女,是我子女的父母”。我处在不同的关系中,和不同的人发生联系,能真切地感受到存在。

所有这些时时不断提醒着:“我活着”。

其实,真正让你觉得活着的,不是吃喝拉撒,不是所见所闻,而是你认为你看见了什么,为什么活着。

我们把许多事都看成自然而然,但实际根本不是。

可是,只要我们把他们看成是这样的,跟真的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我们是生活在我们的“主观世界”里的。而这个主观世界是充满矛盾的。

总之,精神分析理论是从冲突的角度看待人性的。或者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有矛盾,或者我们以为不是矛盾,而它却是矛盾,我们居然有那么多矛盾!

行为主义、存在人本主义、家庭治疗都从不同角度看待人性的。

比如行为主义,认为人就是学习性动物;家庭治疗认为人是系统的产物,人的行为不是孤立的;存在人本认为人的一生就是寻找存在的意义、实现自我,这些都跟精神分析理论不一样。

不同的理论流派,观点不同。但骨子里面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如何看待人性。

所以讲心理治疗就是讲这个主题,心理治疗就是如何理解人性。

“如果你不理解人性,我怎么相信你能帮助另外一个称作人的人”。如果你不知道在干什么,你对人性都不认识,你怎么可以帮助他人呢。

所以我们要首先了解精神分析也罢,行为主义也罢,家庭治疗也罢、存在人本主义理论也罢,都是告诉你如何看待:“如何看待人性”,我们是在精神动力学的大框架里,学习精神分析理论。

李鸣精神分析微课40讲

全套理论+实操

马上开课啦

现在报名有优惠哦

了解课程详情,点击阅读原文









































非常道活动nbsp0109迎新
非常道活动nbsp0109迎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rmany-alps.com/xltm/233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