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魏则西事件”用生命的代价揭开了“莆田系”模式医疗的种种黑幕。其实,在心理咨询行业和医疗行业很相似,虽然你不太会因为心理咨询没有做好就丢掉性命,但是对很多人而言,自己的精神可能比身体更难以允许让他人触碰,怎可让不靠谱的人随意处置?
然而,在心理咨询行业,也存在着良莠不齐,也有竞价排名。很多人可能以为自己找了符合资质的心理咨询师,但是对方未见得是合格的咨询师,很多人以为自己参加的活动是比较有启发的心理活动,却不知道已经堕入歧途。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更好的辨识,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做了准备,在此刊发本篇《指南》,请您收藏。我们先刊发这个指南的第一辑:
怎么判断一个咨询师是靠谱的?
这可能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现在很多人咨询师都会自称自己是“资深”的,还会甩出很多证书、培训经历来做说明。王婆卖瓜自然自卖自夸,作为消费者,总不能“听风是雨”。
其实要判断一个咨询师是否有经验,是否靠谱,是否适合自己,可以通过以下渠道:
1、取得咨询师证书的时间
首先,你要确定这个咨询师是有证书的。有些人只是心理咨询师在读,或者自己比较感兴趣,读过几本书。这些人可能也能谈出很深刻的人生哲理,或者能拽几句很棒的专业语言,但是国家规定的是从事心理咨询师工作,必须取得“心理咨询师”证书。如果你不介意“无证驾驶”,那就不必看这篇文章了。
心理咨询师职业证书分“全国版”和“上海版”。虽然不能用证书来一概而论,但是从受训的时间、考核的要求来看,“上海版”比“全国版”相对更偏向实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两个同步学习的人,在拿到证的那个时候,考出“上海版”的咨询师可能比“全国版”更懂得怎么做心理咨询。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关键还看这个咨询师接下来的培训经历、实践经历,以及本人的综合素养。
和其他高端服务行业一样,“有证”和“能做”还是一定距离的。一般,一个咨询师从拿到证可以真正做咨询要1-2年的时间。这1-2年里,这个咨询师并不清闲,需要不间断地培训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操能力。
所以按今年(年6月)来论,如果咨询师证书取得时间是或年的话,可能这个咨询师还太“年轻”。找一个心理咨询师,并不是看他长的是不是够老,而是他的“咨询资历”是不是够老。当然,这并不是说取得证书时间越长越好,如果没有继续教育和实践经历,“老人”一样是新手。就像考过驾照,6年换驾照了,还一次没用过的人,你敢坐他的车吗?
2、实践经历
咨询师的积累主要是时间积累,说到底是这个老师做过多少比较有质量的咨询。一般咨询师的介绍里,会注明这个老师的“个案小时数”,一般有几百,上千不等。
这里指的有质量的咨询,是指来访者确实有做心理咨询的意愿,而且愿意支付一定对价(多少钱暂且不论),按照正常设置时间(一般应确保有1个小时左右)完成了咨询。以此作为计数基准进行统计:如果一个号称做过小时咨询的老师,如果他表示自己的“咨询资历”已经是5年的话,平均每年是小时,平摊到每月是16个小时左右,也就是每个月有15-16个咨询,相当于每周有3-4个咨询。这样的分析路径用到任何一个咨询师身上,帮助你分析这个老师目前的实践经历是否资深。请注意,上述举例,对于一个兼职从业咨询师而言,已经并不少了,很多人并没有这样的工作量。而一个小时的咨询师,一般已经是比较专业和精进的咨询师了。
需要指出的是,咨询工作是需要积累的工作,有一个慢慢爬坡的过程。如果一个咨询师刚刚出道(1-3年),就号称自己做过多少百甚至上千的咨询,往往并不靠谱,因为大多数咨询师可能一开始的几年是接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的。如果他能坦诚这点,倒是更值得信任,因为接不到倒是正常的。
3、培训经历
专业领域是非常需要专业培训的,心理咨询行业也概莫能外。所以能够坚持参加专业培训的咨询师,是对自己负责、也对来访者负责的咨询师。如果你的咨询师,都没有参加过培训,“裸奔”做咨询,那是万万不能选的。
但是,如果一个咨询师到处参加培训,积累的证书有一大摞,写在简历里的也有许许多多的培训,倒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你可以做一次“侦探”:这个咨询师,是培训的时间多,还是做咨询的时间多?他花了这么多时间参加培训,如果都是认真参加的话,他还有多少余力做咨询?
另外,并不是培训参加的越多,咨询能力就越强。首先,不是每个培训都是质量比较高的。有很多“课”往往是一些咨询师赚钱的工具,质量并没有保障,很多新手咨询师并不清楚,误打误撞就去参加了(关于咨询师如何鉴别靠谱的培训,今后我们会另行谈这个话题),所以培训不在量,在质。其次,培训的内容也许不错,老师也挺好,但是这个咨询师是否认真的听过,也不能确保。一般而言,如果参加过一些比较系统、有一定录取要求、也有考核要求的培训,相对而言,可靠性高些。当然,并不是说只有参加过此类培训的老师是靠谱的,但是一个咨询师要成为一个专业老师,是必须经历这样的继续教育过程的,而且是经历相对比较正规的继续教育,这也是咨询师需要有一定经济基础为前提的原因之一,不是花了几千块读了一个心理咨询师二级证就可以到此为止的。
这里特别补充一下的是,心理专业的毕业生是不是比非科班出身的咨询师更有优势的问题。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理论视角浸淫越长对长足发展是有利的。不过,由于心理咨询主要还是实践性学科,现有的学术培养体系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是“水土不服”的,如果专业出身,但没有实践经历,还是比不过实践更强的咨询师。况且,只有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方向才是与心理咨询相关的专业,更多的心理相关专业其实与心理咨询的关系就不那么密切了,切不可仅仅凭借学历来说明问题。当然,如果想在咨询行业有所精进,有合适的机会的话,读一个科班还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只要不是那种靠买证或函授为主的培训(目前,市面上此类所谓的学历教育甚多,多为不靠谱),你的咨询师有在进修正规的学历教育,至少证明他(她)还是很愿意承认自己的学术不足,也努力在弥补,这种态度是值得提倡的。
4、咨询师的口碑
服务行业,其实非常看重“口碑”。如果有一个咨询师的“点评网”作为中立的平台,评价每个咨询师,我相信是会比较便利消费者的。不过也因为心理咨询服务毕竟不同于统一、格式化的服务,对每个来访者可能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甚至比医学处理更为复杂,自然很难做到“中立”。另外,作为咨询私密性考虑,也不太可能公开自己接受了某个老师的咨询服务。在没有解决这个公开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只能通过口口相传的“口碑”来作为参考依据。
这样的“口碑”可以通过网络检索,了解这个咨询师过去的社会活动情况、评价情况。当然未必是社会活动比较多的老师,就一定是好的老师,这个跟莆田系一样,不是广告打的多,医院好医生。但是,一般而言,能够参加一些学术活动的老师,相对而言可靠性要高一些。另外,加入一些白癜风患者的饮食要求白癜风可以医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