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
7
年就这样来了。
和以往每一年一样。
总感觉,过了年,才真正到了。元旦少了许多仪式感。
但是,再签署日期的时候,已经不能是了。
上学那会,最深刻的过渡就是每次写信,日期都要划了重写。
新的一年,希望公号有新的突破。~~~
有同学说,整理一份育儿书单吧。
虽然尽信书不如无书。但是,有这些好书,真的能让育儿路少些焦虑,不安。
怎么说呢,就好比,你家里有很多存粮,一时半会的粮食短缺并不能让你恐慌一样。
分享这些让我踏实为我解忧的育儿书。
初为人母,没有谁能得心应手。身体的疼痛不适,开奶的早晚,孩子的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引起蝴蝶效应,在心里掀起轩辕大波。
据说,每个妈妈都在月子里哭过。
大多数研究把这份“小题大做”归咎为激素引起的产后抑郁。
如果我们了解的更多,懂得应对,也许会轻松愉悦一些。
1.《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
从如何迎接要出生的宝宝,一直到宝宝两岁的肢体心智发育,护理,辅食添加,常见医学问题的家庭处理,以及如何与宝宝亲密相处。
西尔斯亲密育儿也是现在大多数妈妈所认可的育儿法。
给与充足的爱,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和自信的建立。
2.《崔玉涛:宝贝健康公开课》
更加细致的讲解宝宝身体发育中遇到的一些情况。
比如,营养素要不要补,感冒、发烧、咳嗽、腹泻、过敏等一些常见问题怎么应对,如何使用药物,带孩子去看病的一些建议等等。
母爱被宝宝激发以后变会汹涌澎湃,患得患失,遇到点情况难免紧张,忧虑。
彻夜不眠的悉心照料,甚至饭都吃不下,往往孩子生病好了,妈妈病倒了。照顾宝宝也是场心理战。
了解一些常识,懂得些应对方法,不至于慌乱无主。
当初,因为没有看到推荐,买了大量的书,遇到情况,习惯多本书对照。基本上,这两本书可以解决育儿路上的常见问题。
如果妈妈们还想再多看一些书,陈宝英孕产育儿研究中心编著的《新生儿婴儿护理百科全书》不错。马悦凌编著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也有一些不错的理论,可以参考。
强烈建议妈妈们学学推拿,遇到些医院跑。如果有周边妈妈推荐的有名小儿推拿工作室,还是不错的。有时候,自己在家也完全可以把宝宝护理好。买了好几本推拿书,这本还是最实际有用的。
3.《小儿推拿专家教捏捏按按百病消》
认识一些常用穴位,即便是做为吃药的辅助治疗也是很好的。
济南有个很有名的推拿大夫说,穴位不在多,有用就好。
不用记得太多穴位,关键几个记牢。至于哪些是关键穴位,就要多看书,去几趟小儿推拿室收获会更大。
育儿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看似小而轻其实很重要的事情。有个关键词“敏感期”。四五年前,刚接触到这个词时,如饥似渴的海补知识。相信现在,很多妈妈如雷贯耳了吧。
4.《捕捉儿童敏感期》
那些我们搞不懂的现象,懂了。懂了才会知道如何面对。
吃手,发脾气,“无理取闹”。。。都有孩子内在的规则引导。
我们要顺应孩子的规律,让他渐渐构建一个完整的自我。
5.《爱和自由》
理解孩子,如何去爱孩子。
给孩子足够的爱和自由,孩子才会更健康快乐成长。
孩子渐渐长大,他们有了自己的主见。有个词走入视线---“叛逆”。
突然发现,交流也是问题。
我们要学会孩子的语言,明白孩子行为背后的意识,用他们的方式沟通。
6.《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也许霸权之下,孩子也会听,会说。但是这时,孩子不是发自内心的,也不是快乐的。
要做开明的父母,做孩子的朋友。
这样,孩子才会真正释放自己的天性,愿意与你沟通,听你的建议。
相处两欢,何乐不为?
7.《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孩子们相处时,遇到争抢,矛盾,家长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如何陪伴孩子面对挫折?
孩子不是我们期望的那样,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孩子的行为背后,你知道孩子内心在想什么吗?
书里会有指引。
妈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