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
心理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 心理常识解析_心理常识问题 > 心理常识保健 > 每日心理小知识分享安慰剂效应

每日心理小知识分享安慰剂效应

发布时间:2024/5/27 11:38:19   点击数:

安慰剂效应又称为假药效应、伪药效应、代设剂效应,是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从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地现象。

根据定义我们可以知道产生安慰剂效应的前提是相信或者预料有好的效果,有了这种好的预期作为心理支撑,患者的症状才会得到缓解。

除了医学领域的应用比较常见,在生活中也有安慰剂效应也是随处可见。例如:几个很少接触乡村环境的城里人到野外郊游,到达山腰时,他们为眼前清澈的泉水、碧绿的草地和迷人的风景所深深吸引。休息时,其中一人很高兴地接过同伴递过来的水壶喝了一口水,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山里的水真甜,城里的水跟这儿真是没法比。水壶的主人听罢笑了起来,他说,壶里的水是城市里最普通的水,是出发前从家里的自来水管接的。这种现象说明,我们在对现实进行分析的时候,很明显地掺杂了很多个人因素,包括我们的期望、经验和信念等。

但是,如果我们对安慰剂相信或者预料是不好的结果,那么就会产生相反甚至十分严重的后果,即反安慰剂效应,例如年代,美国的一个病人被医生诊断是肝癌晚期,过了几个月就死掉了——可是死后解剖显示,当时的医生是误诊,他根本就没有肝癌。他不是死于癌症,他是死于以为自己真到了肝癌晚期。

“安慰剂效应”或“反安慰剂效应”为什么会起作用?简单地说是,思想作用于大脑,大脑让身体分泌了相关激素。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心理的年轻才是真正的年轻,并且免疫力等各方面都会有更好的表现。

分享更多的心理学小知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rmany-alps.com/xlbj/1658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