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书匠·插画7节
点上方绿标听主播周周朗诵音频
点击浏览原文,完成本日晚读打卡!
(星期一)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来共读《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利害的人》第二章,建议大家读完36页到44页的内容。大家读完后,更要把取得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第二章后面的实践练习会为你提炼出本章最核心的技能,引领你在生活中通过实践来取得提升。
在共读之前,试想一下,我们是否是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在无数的选择里,你是否是总是将就?
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
内心的格局真的决定今后的人生吗?
那末,在众多选择里,保持什么样的原则,才能收获更广阔的人生呢?
1.你的选择常常不是奔着最好的那个去的
这一章主要讲了一个人在做出选择的进程中所要遵守的最重要的原则。面对选择时,不同人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有些人是直觉型的,凭第一感觉做决定,又有一些人是纠结型的,常常会犹豫不决,为一个决定拖很久。但不管什么样的方式,许多人在做出选择以后,又常常会感到后悔,会想是否是当初做另一个选择会更好。
正由于人们有这样的困扰,许多心理学家花了许多年来研究人在做选择时的心理特点,和人可以怎样更好地做选择,进而构成了一个心理学分支,叫“决策心理学”。决策心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发现或说主要共鸣是,人们通常会用“满意原则”来做决定,而不是“最优原则”来做决定,这在第36页1开头就讲了。
甚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人只要觉得某个选项“够格”了,只要到达了心里面某个隐隐约约的标准,那就OK,就是它了!而不是说一定要仔细排查所有可能性,想方设法挖出一个最好的选项出来,不是,真不是这样。这个发现很重要,是由于人们常常会混淆“满意”和“最优”这两件事,以为自己选的那个满意项也必将是最优的了,而不会意想到:“满意并不是最优”。
举个例子来讲,你去商场买衣服,商场这么多衣服,各种风格、各种品牌,应有尽有。那你不可能所有的衣服都看一遍、全部比较过后,再决定买哪一件吧,你肯定是看到哪一件心动了又正好合身可能就买了。也就是说,你去买衣服的时候,几近历来不是奔着那件“最好”的去的,而是只要自己“满意”就可以了。
这类不求最好只求适合的行动模式,和我们的生活状态有关,比如我们自由安排的时间和经历越少,那末我们去买衣服时做的比较和挑选可能就越少,可能就越快速或说草率地做决定。
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我们又首先于我们的知识、经历和视野,也就是我们各自思想上的局限性。我们每个人的个人经历很难做到足够丰富,大风大浪都见过,而我们了解的知识也只是某个专业上熟习一些,其他也不过是知道个大概。这些局限就造成了我们思惟上的很多盲区。因此在对略微复杂的问题做决定时,我们认知上的储备可能就不足了,我们极可能想都没有想过某些可能的选项,并且既然还没有想到,固然就更没法去接触和实现。
这类状态可能就限制了我们个人才能的发挥和人生的高度。由于我们每次挑的都不是最好的,而是一般般的,那末接下来我们做的事也是一般般的,很难到达一个高度。循着这类惯性,我们的人生状态极可能会一点点地收缩,我们的心气可能会愈来愈钝。
2.要想做出更好的选择?那就提高内心的标准吧!
那末面对这样一种为难的处境,我们该如何逆袭呢?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升自己内心做选择的标准。你的标准越高,你就会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也就更可能选择那些更优的选项。所以第37到38页就以2三流高校的大学生为例说明了这个问题。
正如书中所说:“很多大一新生来到大学后,从原来要求严苛的高中学习中解放出来,一时间不知道怎样适应大学生活,整天耽于玩乐,荒废了学业。本来他们完全可以选择认真地对待学习,可是他们却选择了相反的大学之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缘由就是没有在心中建立一个比较高的标准。”大家想一想,自己读大学时是否是也有类似的心态在呢?
而一个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的大学生,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不管眼前的资源条件有多受限,都可能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不断向上的道路来。但如果标准放松了,那末他的选择也会变得糟,反复屡次,就错失了人生奋发的良机。
第39到40页的萨尔曼·可汗的故事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他在创建可汗学院的早期是非常艰苦的,就靠自己一个人做内容,而且当时教育也没有现在这么火。所以在稳定的高薪工作和“有很大风险但更有意义的事”之间做出一个不会后悔的选择其实不容易。荣幸地是,可汗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不但实现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价值,而且也帮助了千千万万的学生,同时也引领了教育的风潮,可以说为整个世界的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
3.更高的格局收获更好的人生
可汗的故事也说明,一个人的内心标准还与他的“格局”有关,格局越高的人越可能建立高标准,所以第41页到43页就专门讨论了一个人可以有什么样的格局的问题。
作者在书中由低到高罗列了4种格局:零度格局、一度格局、二度格局、三度格局。这类划分是从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中取得的启示。对很多人来讲,二度和三度格局是比较陌生的。而零度格局、一度格局则随处可见其表现。
例如前不久,《新京报》有报导,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所谓的“身心灵”培训,学费动辄几十万,而进去后很容易被洗脑,马上变了一个人。实际上这是一种精神传销,社会危害很大。其实那些容易心腹这类很不靠谱的所谓心理培训的人,就属于零度格局的“盲众”。他们没有基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通常也缺少必要的科学素养,华丽丽的包装,吹破天的牛皮,都会轻易攻破他们的心理防线。这样的情形下,别说做出更好的选择,就连基本的做出独立选择的能力都丧失了。
这个例子就告知我们,不能让自己停留在低格局的圈套中。在低格局的状态下,我们有时候会出现一些觉得自己很了不得或很狂热的“幻觉”,但时间略微拉长以后,这类短暂的幻觉就会破碎。
而一个具有较高人生格局的人,他常常能走得更远,也走得更扎实更稳健。随着时间的积累,他的人生收获会愈来愈大,这类收获不只是物资层面的,也包括知识、思想、情感、价值这些方面。和固然,他在做选择时也常常会更加明智地找到那个最合适他的最好的选项。
所以,做出一个好的选择既是1门学问,又是人生修行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我们给自己的标准更高一点,我们内心的格局更大一些,我们的人生选择就可能更好一些,我们的人生之路也会更加精彩、少留遗憾。这就是这一节所能带给我们的启示。
明天的早读,我们将一起读《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利害的人》的第三章:逃离隐含假定的牢笼。
?作者:联动书匠,只闻花香,不谈悲喜,喝茶读书,不争朝夕,以书为友。微博:
凤凰联动,
去哪里治白癜风好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皮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