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
心理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 心理常识解析_心理常识问题 > 心理常识讲解 > 想教育好孩子,家长必须做到的一

想教育好孩子,家长必须做到的一

发布时间:2021-8-23 10:54:53   点击数:
1教育要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榜样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个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是孩子学习的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直接影响子女的人格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

对2岁的儿子,即使能讲出大道理他也肯定听不懂。因此,在这个阶段还是身教胜于言传,家长行为方式的提升会对孩子性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无法对2岁的儿子谈孝道,但我可以让他在电话里对着外婆说‘我爱你’;

我不知道如何教小孩子学会全套的礼仪,但我接过妻子递来的水杯时会说‘谢谢’,所以儿子接过妈妈递过的奶瓶时也会奶声奶气地说‘谢谢’。

我不知道如何教孩子如何阅读,但我会天天坚持看书,所以儿子也会拿起画册,一页一页翻着看,可能他只能看懂部分图画。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无所不能的权威。从常识来讲,子女需要教育,但其实家长也是需要教育的。家长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以“虎妈”、“狼爸”为代表的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也得到了家长所要的结果,但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教育的实质还是要让孩子们每天有进步,并从进步中感受到快乐,普通家长的育子经可能更有参考价值。

一位朋友曾当作笑料向我讲述了他和儿子的一段对话。朋友说:“儿子,你这几天总玩游戏机,就不能控制一下自己,把精力用到学习上吗?”儿子回答说:“你还说我呢,爷爷经常告诉你不要在外面玩麻将,你怎么还总是整宿的玩呢?”一下子弄得这位朋友语塞舌结。

可见,孩子们常常把自己的行为与父母相对照,甚至父母行为中的某些失当之处也往往会成为一些孩子开脱错误的“口实”。

有人说:子女是父母的折光镜。在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事的哲学和做人的准则,的确如此,一个自私自利的家长很难培养出一个甘于奉献的孩子,一个心胸狭窄的父母也很难培养出一个宽宏大量的子女,父母对子女的示范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时时处处、点点滴滴。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十分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经常互相提示,互相交流,努力树立良好形象,给孩子以健康、积极的影响,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给孩子以有益的影响。如:父母工作上应敬业、上进;待人上应热情、大方、真诚;处事上应一视同仁、言行一致。

另外,家长应注意杜绝各种在孩子面前“不宜”的行为。比如:不过多的在孩子面前谈论金钱问题,以防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这便是育人先育己,要言传更要身教,每位家长都应牢牢记住这一点,这对完善孩子的人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Hi你好,我是王聪

2岁孩子的妈妈。

从事3年教师工作,现在是位全职妈妈。

为了给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我创办了“邻家小妈”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rmany-alps.com/xljj/1386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