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
心理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 心理常识解析_心理常识问题 > 心理常识讲解 > 交流校医合作经验分享论坛

交流校医合作经验分享论坛

发布时间:2021-11-8 16:26:57   点击数:

时间:年12月28日星期三9:00-12:30

地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九临床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精神卫生中心;

医院十楼学术报告厅

主持人:武汉精神卫生中心徐汉明教授

李毅院长在开幕词中提到说

“目前在武汉的大专以上的高校共98所,在校大学生人数位于全球第一,大学生作为我们国家的未来,医院对于他们的心理卫生也是责无旁贷……而医院方面与高校一起联手提供与时俱进的,科学的,先进的,规范的,有效的心理服务,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因此,医院成立了专门的部门,分派蓝景曦等医生负责和在高校任职的心理卫生工作者进行联系,沟通。医院与高校间架起了一座为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的坚固桥梁,并且在校、医联合工作中获得了高校的积极响应。”

自年开设了“绿色通道”以来,在校医合作的过程中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者和与高校联合工作的医生分别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总结以往工作的经验基础上也对未来的联合工作提出了不同的期待,并化为此次论坛中所呈现的报告。

全人教育与心理治疗

华中科技大学-章劲元主任

医校合作中顺利转介和后续跟进

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雷文婷老师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校医合作的思考

江汉大学-李莉主任

建立校医合作机制构筑学生生命防线

武汉商学院-吴琳主任

医校合作,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陈春晓主任

校--医合作中的信息沟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杨子云主任

关于校医合作中转介过程的思考

武汉科技大学-崔佳老师

坚持校医合作,完善咨询体系

武汉轻工大学-魏鹏程副主任

双重关系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缪绍疆主任

李小龙主任和缪绍疆主任以及徐汉明教授与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就大学生心理健康和高校心理咨询工作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部分讨论节选

关于在校大学生被评估为患有精神疾病那些相关的部分和人员应该知道的问题,李小龙主任说:“如果从我们临床工作的经验来讲的话,我主张所有该知会的方面都要知会。这个对学生来讲,从心理治疗的角度,这是一个现实感的问题。就是你在这个家庭里面生活,然后你在这个学校里面读书,你在这样一个社会生活,那你必须首先认识这个社会环境有些什么规则,那你现在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按这个规则来我们该知会的一定要知会,就像刚才徐院长反复强调的说,‘保密例外’的指证,不是说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至于说你的心情,本身在我们的临床治疗中就是一定要去干预的一个过程……医院做心理治疗的病人我们要求他们有最起码的现实感,家人要知道,病人自己需要有职业可以付费,要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和一个稳定的居住的地方。一方面是现实的,该知会的都应该知会改动用的资源都应该动用,另外一个就是在治疗当中,学生的这些问题从我的角度,除了做思想工作的角度外从治疗的角度,这些问题都是要去和ta讨论的,ta为什么那么恐惧去告诉别人,为什么那么害怕去面对现实的规则,甚至ta为什么给咨询师这么大的压力,要营造这样一个秘密的氛围,其实都可能是ta内在的深层焦虑、恐惧甚至是绝望的一种反应,甚至是愤怒和攻击,那么要能在咨询中间去帮ta表达和澄清这一部分……”

医院就诊一段时间之后要求回到学校继续读书而有时学生的症状并没有完全消除的问题徐汉明教授认为:“我感觉是这样的,现在是学生一旦出事以后,学校从上到下,从头到脚都是紧张得不得了,在这样一种压力的情况下,大家都受不了所以就很纠结,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就需要像李主任说的那样有些东西就需要说清楚,然后采取一些方法,因为学生要上学你是不能拒绝的,这是肯定的,而且从我们做专业的角度上做医生的角度我也跟很多老师交流过。这些学生生病了,ta一定是因为某种原因生病的,但是ta生病当中如果说我们把ta的学业中断的话,特别是中小学的学生,那ta这个人的一辈子就整个会发生改变,那生病了并不代表这个人所有的东西都应该受到影响,那ta一旦恢复正常以后,应该是回到学校去学习,那么怎么样保证不发生风险的情况,那就是各个方面,医院,然后呢监护是找家长,学校呢是负责学习,顺便地对ta进行一些观察然后提供一些信息给家长。有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比如说ta要复学,医院看ta有没有出院有没有痊愈,在看能不能让家长签一个字,要说明一下告知一下你的孩子有心理疾病你要注意,把这些说清楚了一般的不会发生太多的争执,要是没讲清楚的时候,就容易产生纠纷……有的时候我们要承受一点压力,但是这个过程中整个程序就需要做到。尽量减少法律上的漏洞,可能这样会好一些。”李主任补充:“可能对于大家来讲,发生这种事情无一例外都是具有危机含义的,那在危机干预当中其实对干预人员的挑战有时候比对当事人还要大,在那种干预过程当中,你会纠结于怎样达到干预的效果……相对来讲,基础层面其实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内在的承受。……一方面是现实层面你们所做的很多工作,另一方面我觉得对你们内心状态也是一个挑战。就是一方面是那种全能感,我怎么样要做到让ta不出事情,我一定要让ta不出事情,这个本身就很压力的……所以在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有一些我们内在的自我调节机制,某种意义上你们(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可能面临的压力比我们还大,我们就是一个医疗,你们是还有家长的,还有学校领导的,还有学生的几方面的压力……”

对于学生用药和校医合作联络的问题,徐教授说:“有一个蛮简单的方法,治疗多长时间,药物怎么调,你只给ta一个建议,定期去找你原来看的医生复诊,听医生的安排,因为本身治疗当中个体化差异还是蛮大的,要给一个完整一致的答复……这个很麻烦的地方,所以这一块你就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较现实的答复,你在哪个地方看的病,就定期地找这个医生进行复诊……关于专职医生的问题……(为了集中高校的信息)现在(高校)医院的大门就是我们蓝医生把握着,如果说有什么需要你就找蓝医生,蓝医生再去根据她了解的情况,根据医生的时间帮你安排,这样资源就更容易调动一些。”

涉及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双重关系的问题,基于高校咨询的复杂性缪绍疆主任谈到:“首先就是说要根据跟你关系的远近要进行区分,那这个涉及到什么呢,你的职业角色的(距离)有多远;第二个就是,你用什么技术,用一般的认知行为,我去来给予一些指导或者是倾听,或者是进行得很深,这实际是不一样的。你要根据你的角色的位置然后来使用你的技术的位置。换句话说,你们是很熟的熟人的话,有很多很多移情有很多情感投入那就会有很多很麻烦的事情,但是如果说是你只需要做一些倾听或者指导的更多,我觉得就没有太大的问题。看你是在哪个位置,你怎么样来解释告诉ta我为什么不能做一些事情,我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就是以一种ta能够听得懂的话来说这个事情,我想大概是这个样子。……你自己看来,就自己的角色定位,刚才在报告中说到了,现在有很多种准则(选择),有比较开放的,也有比较坚守的,看你去选择哪一种”

部分报告现场

原本安排分享交流到12:00为止,而因为大家关于校医合作想要说的太多,需要讨论的太多,而将时间最终延长到了12:30……

也许这正说明了校医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复杂和重要,也需要医校双方“一旦牵手,就要走到地老天荒……”共同努力,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向所有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事业做出不懈努力的高校教师和医务工作者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编辑整理:白龑皓

图片来自现场拍摄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rmany-alps.com/xljj/1434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