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
心理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 心理常识解析_心理常识问题 > 心理常识讲解 > 普通心理学第2天丨客观题常考考点,这些

普通心理学第2天丨客观题常考考点,这些

发布时间:2023-3-12 11:13:01   点击数: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感知觉

—普通心理学第2天—

感觉

概念: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出题类型:选择题)

关键词:直接作用个别属性

1、直接作用:亲自感觉,注意与间接区分开。

2、个别属性:某一方面的属性,例如一个苹果有多种属性,甜、红色、有点硬分别是这个苹果一方面的属性。

分类: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出题类型:多选题,如,下列哪些属于/不属于内部感觉/外部感觉的)

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触觉)。

(简便记忆:视听嗅味触)

2、内部感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肌体感觉)。

规律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觉能力和感觉值),值用于测量能力,值越高,感觉能力低,值越小,感觉能力越强,即值与能力成反比关系。

绝对感受性:对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刚能感觉到的最小的刺激量

例,比如不同人感受重量,某人0.5g刚好可以感觉到,则这个人的绝对感觉阈限为0-5g;有人要1g才能感觉到,而这个人的绝对感觉阈限为1g。1g>0.5g,反比关系则为:1g的感受性低,0.5g的感受性高。

差别感受性:即差别感受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刚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例,你左右手分别放g砝码,你闭上眼睛,让旁边的人在你右手持续增加微小重量,以1g为单位,直到加了5g,你才感觉到右手上的重量比左手的重,而5g则为你的差别感觉阈限。

同样,有的人差别感受性高,有的人差别感受性低,而差别感受性刚和差别感觉阈限成反比。

感觉的相互作用(掌握程度:能举例说明。出题方式:选择题,填空题,如某一例子属于感觉的哪一种现象)

1、同一感觉:

(1)感觉的适应:视听嗅味触、温度觉的适应。感觉适应可提高也可降低感受性

﹡视觉:明适应从暗到明(需时较短)从刺眼到不再刺眼,感受性慢慢降低的过程;暗适应从明倒暗(需时较长)从看不到到看到,感受性慢慢提高的过程

﹡嗅觉适应:例入芝兰之室,久而不知其香,入鲍鱼之市,久而不闻其臭。

﹡味觉适应:例厨师做菜久了菜会越做越咸,老病号不知药苦等,感受性降低

(2)感觉的对比

﹡相同对比:两种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产生的对比,如同时看到同一颜色在不同背景中产生的对比,同时看到巨人和矬子产生的对比等

﹡继时对比:先吃糖后吃水果,感觉水果不甜了。

(3)感觉后效

﹡正后像:刺激消失,闭上眼睛感觉眼里还呈现与刺激一样的象。

﹡负后像:刺激消失,闭上眼睛感觉眼里还呈现与刺激相反的象。如看久了绿色,闭上眼睛后眼里呈现红色

2、不同感觉

﹡相互影响:如听音乐闭上眼睛,不让视觉影响音乐意境。

﹡相互补偿:如盲人的听觉嗅觉和触觉特别灵敏

﹡联觉:一种感觉通道受到刺激,会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变化。如看到红色就感觉暖,视觉到温度觉;听到刮玻璃声使人起鸡皮疙瘩,由听觉到皮肤觉。

知觉

知觉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知觉种类(出题类型:多选题,单选题)

1、主导感觉器官:视听嗅味触等知觉

2、知觉对象:空间(吉布森视崖试验)、时间、运动、社会等知觉(重点把握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

(1)运动知觉分类:

真动知觉:真实的运动

※似动知觉:(运动的错觉)

※动景运动:两个静止的刺激(如光点、直线、图形等)在很短的时间内相继出现,给人一种运动的错觉。例如:电视电影画面的运动,如霓虹灯。

※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

例如:坐在静止的火车上看窗外开动的火车,然后错误地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在动;再如风吹云快速地动,而我们错误地感觉是月亮在快速运动。

※自主运动:在暗室里注视一个静止的光点一段时间,会感到这个光点在运动。

例如:注视天上一颗星星一段时间,会感觉星星像飞行的飞机的灯光在移动。如注视暗室里燃烧的烟头。

※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一段时间,然后将注视点转移向静止的物体,则会感到静止的物体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例如:看瀑布的水流一段时间,再看瀑布旁边的树木,会感觉树向上移动;再如注视快速前行的火车,然后看火车周围的树会感觉树向后运动。

(2)社会知觉分类

﹡第一印象:首因效应。与陌生人初次见面时留给彼此的印象。例如第一次见面给人好的印象。面试前要好好打扮。

﹡晕轮效应:即一好百好或一坏百坏。一个人因为一些突出的优点,使人感觉他的缺点也是可爱或者是可以迁就的,或者一个人因为一些不好的印象不为人接受,而即使是他的优点,也会被认为与他的缺点有关。

例如: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如《疑邻盗斧》的故事,一斑窥豹;讨厌和尚恨袈裟;以貌取人;

﹡刻板效应:对某一类型的人或某一群体固有的看法,而这种看法未必对。

例如:如南方人细致,北方人豪爽。广东人喜欢吃老鼠。德国人严谨,英国人绅士。

﹡近因效应:指两个人最后一次接触的时候留给对方的印象是比较深刻的。

例如:明星的丑闻;与朋友临别时的情景;鸟之将死其声也悲,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功亏一篑;画龙点睛;浪子回头金不换等。

3、根据知觉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分类有:正确知觉和错觉

(1)正确知觉

※(2)错觉:不正确的知觉,只要客观条件具备错觉就会发生,主观努力难以避免

知觉的特性(出题形式:选择题,如题所述属于知觉的那种性质)

1、知觉整体性: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

(1)有事物之间有相互闭合,相似,连续或接近特征的,容易被归为整体。

(2)强度大的组成部分决定对整体的认识。如面部特征不变,发型服饰变化。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窥一管而知全豹。

(3)各对象之间的结构关系。如同一首歌,不同乐器演奏或不同人演唱。

2、知觉理解性:

(1)用已有的经验来解释当前所见。如不可能图形;内行看门道。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

(2)受语言引导,如导游告诉你旅游景点的名称。

※3、知觉选择性:把对象和背景区分开。

常见考例:两歧图形;万绿丛中一点红;冰天雪地中的白熊;穿着迷彩服藏在草丛中的士兵;喧闹集市中的呼机声;夜空中的流星雨;大合唱时不张嘴的人;鸡尾酒会效应。区分形近字,把不同的部分用笔标注;

4、知觉恒长性:知觉条件改变,知觉映像不变。

﹡亮度恒常,如强光下的煤炭和暗处的粉笔

﹡颜色恒常,如我们白天晚上看红旗都是红的

﹡大小恒常,如人离得远近都认为高度不变。

﹡形状恒常,如无论从那个角度看开门,而门的形状不变。

感知规律运用

直观形式(出题方式:选择题)

1、实物直观:以呈现实物的方式进行讲解。如标本,带学生出去参观实物等。

※2、模象直观:展现事物的模拟形象。如地球仪,图形,图片,视频等

3、言语直观:用言语进行描述。

(注:言语直观是教师讲课采用最多的方式;模象直观优于实物直观。)

促进直观教学(简答题)

记忆口诀:突袭参选

1、灵活使用教学方式(选)

※2、组织原则,突出特点(突):突出事物特点(出题形式:选择题)

强度律:板书清晰,声音洪亮,抑扬顿挫。

差异律:如重要部分用大一些的字;用加点,划线,彩色粉笔标注。

活动律:用活运用教具,演示实验,放幻灯片,教学电影或录像。

组合律: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把有联系的组合在一起,使学生容易将内容归为整体,有利掌握;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

3、观察方法、观察习惯:培养学生观察习惯

4、充分参与直观(参):要学生积极参与观察

观察

1、概念: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一种特别的知觉。

关键词:观察知觉

2、特性:准确性,敏捷性,创造性,客观性,全面性。

(记忆口诀:全民准创客)

3、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准备、计划、方法;个别指导;学会记录观察结果;交流、讨论、汇报。

(记忆口诀:母鸡指路很骄傲)

RECOMM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rmany-alps.com/xljj/1568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