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
心理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 心理常识解析_心理常识问题 > 心理常识讲解 > 健康常识多动症患儿家长心理剖析

健康常识多动症患儿家长心理剖析

发布时间:2016-11-11 18:21:03   点击数:
多动症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行为障碍性疾病,其患病率约占学龄儿童的3%-8%。多动症患儿自我控制能力差、活动过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作业拖拉、学习成绩下降、行为冲动任性、好惹是生非等等。面对小儿种种表现和老师的反映,家长会产生各种心理反应。

1.否认与掩饰。多动症患儿大多活泼、健壮,智商也并不低。在诸如组织能力、体力等方面还占有优势。看电视、打游戏机注意力也能集中很长时间。因而一些家长否认自己的孩子有多动症,或认为孩子的多动症状、行为异常是学校教育帮助不够,是同学招惹、诱惑造成的。家长的否认与掩饰常导致小儿多动症治疗的被延误。

2.困惑与焦虑。当小儿多动症状日趋明显,家长的劝说开导、斥训打骂或不惜代价请家教补课均收效甚微时,家长对孩子逐渐失去信心,整天为孩子的“不争气”发愁苦闷、不知所措。常遇到家长在述说自己小儿的情况时伤心落泪。当医生诊断小儿患有多动症后,家长又期望孩子能“立竿见影”变样,对多动症的心理行为矫治缺乏长期性、艰苦性的思想准备;对药物治疗又怕副作用,怕影响小儿智能及体格发育,不能坚持治疗而使症状反复。

3.惩罚与放纵。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多动行为、注意涣散、冲动任性是小儿的故意行为;小儿作业拖拉、学习成绩下降是任性、偷懒、不好学;小儿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对家长的劝说开导充耳不闻、屡教屡犯是小儿的有意对抗。于是愤懑、怨恨油然而生,打骂、不准吃饭,甚至罚跪、捆打、禁闭等精神和肉体惩罚。有的家长则自己忙于工作,无暇督促、帮助和教管小儿;有的家长则自己迷恋于扑克、麻将,或家庭不和,致使小儿的多动症状任意发展而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

4.愧疚和希望。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有的家长逐渐认识到多动症是一种疾病,并不是小儿的故意行为。他们开始领悟到自己对小儿的误解,反省自己教育方式方法的不妥之处。在怨恨、焦急的同时,内心感到愧疚。更多的是四处求医、寻求有关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多动症患儿在认知、行为上的种种异常给家庭带来的痛苦有时比小儿患躯体疾病还严重,甚至会引起家庭不和,矛盾激化。我们针对家长上述各种心理状况,首先让家长明确多动症状决不是儿童的故意行为,而是小儿难以自控的一种疾病。其次要让家长认识到多动症是可以治疗的疾病,其疾病过程是较长时间的,对多动症的治疗要有艰苦长期的思想准备。心理行为矫治和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多动症的主要方法。我们的治疗除了对患儿。还需要针对患儿家庭的不同情况,同时对家长进行心理干预。因为多动症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与家庭对小儿的教育方法和家长对本病的了解程度密切相关。







































贵阳治疗白癜风
北京那有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rmany-alps.com/xljj/176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