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出”见真相,给中小学生做“自杀测试”,没你想的那么简单。11月18日,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给中小学生们做的测试题火了。
多道题目中,有接近40道与自杀相关。很多人对此口诛笔伐,却很少有人去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整件事的因果,我总结为16个字:出人意料,事出有因,足不出户,错漏百出。
一、出人意料
什么是“出人意料”?谁能想到作为一线城市的上海,作为专业部门的教育局,竟然会给孩子们做这样有诱导性的问卷?这不是出人意料吗?
一直以来,上海市的综合治理水平在国内是有口皆碑的,上海市的教育也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评价,那就是“敢干、能干、不出错”。
二、事出有因
什么是“事出有因”?这份问卷当中那些含有诱导性的问题,大家都看见了。很多人会质疑问卷的专业性,但其实问卷的专业程度不容置疑,目前出现的最大问题是应用场景错了。
怎么解释呢?这份问卷是已经执行很久的一份整体相对比较专业的问卷调查。但测试对象通常都是已经明显表现出抑郁的问题,而且有较为强烈自杀倾向的人,并不是涉世不深,对自杀还一知半解的普通中小学生们。
负责任地说,在某些应用场景下,它是“专业”和“靠谱”的代言人,用来做中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它就摇身一变,成了“荒诞”和“离奇”的代言人。
你有没有想过,这份调查问卷为什么会出现在中小学生面前,这是吃饱了没事儿干吗?怎么可能呢?我认为,上海长宁的教育行政部门之所以要出台问卷,是为了响应几天前的“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
众所周知,一份文件或者指示出台后,响应得越快,越代表有效率,响应得越快,越代表有成绩。在这种情况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开展这项调查工作的时候,是背负着“截止日”压力的。
“忙中出错”这个成语大家都听过,忙起来就容易忽略细节,忙起来就容易产生漏洞,越是短期内想要迅速实现目标的任务,越是考验人的工作能力。人在压力之下,难免昏招频出,比如拿来一份专业测试,不问应用场景就直接上线。时间是抢到了,结果谁来保证呢?
三、足不出户
什么是“足不出户”?想要把工作做好,就要走出门去进行调研,一味抢进度,就变成了“为领导负责”,而不是“为工作负责”。
熟悉教育系统的人应该知道,教育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有教育学理论支撑,以教学和育人为中心,与心理学、社会学等很多学科相关。但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话事人”却未必专业,有时候还有“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
常见的领导中,有人是“职业官僚”,有人是“专业官僚”,有人是“专业领导”。当第一种人掌握了最终决策权,但能够虚心纳谏,那整体工作表现还不会太差;如果独断专行,那就会出现一堆“明白人”很明白地做着“不明白的事”。
四、错漏百出
什么是“错漏百出”?这份问卷,不太合适的问题占比超过四分之一;这种问题的描述,有些匪夷所思。
“你最近一周希望外力结束自己生命,即有‘被动自杀愿望’的程度如何?”“最消沉、最忧郁的时候,为了自杀,你的准备行动完成得怎么样?”类似的问题,但凡是经办人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看过一遍,也会觉得有问题吧?连普通家长都能看出来的问题,经办者和管理者看不出来吗?专业度哪去了?
综上所述,这种错误不是“疏漏”二字可以概括的,我认为归根结底是“态度”和“流程”出了问题。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考试成绩更重要,请你们做出表率,不要只是“试卷改错”,要问问自己是否应该“端正态度”?
对于这份测试题背后的“出人意料,事出有因,足不出户,错漏百出”,你怎么看?来评论区聊聊吧。
长按点赞,一键三连,鼓励我多多创作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