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
心理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 心理常识解析_心理常识问题 > 心理常识探秘 >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填空题逢考必过试题库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填空题逢考必过试题库

发布时间:2024/10/7 11:00:36   点击数: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46、一般认为,品德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几种心理成分,即由知、情、意、行四个部分构成。47、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

48、道德观念是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49、研究表明,学生道德信念的发展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道德信念,只有道德信念的某些因素: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了初步的道德信念;。

50、从少年期开始,比较自觉的、稳定的道德信念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51、人对自己行为的评定叫做自我评估。

52、一个人的道德评价水平同他所掌握的道德概念、道德知识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与他的成熟和智慧也有关。

53、儿童的活动主要是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

54、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55七岁时儿童所掌握词汇的数量大约为三岁时的4倍。

56、幼儿基本情绪的发展包括兴趣、害怕、快乐、依恋。

57、韩进之等人的研究表明,幼儿自我意识各因素;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发展的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58、六七岁到十二三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随着生理年龄的变化逐渐步入青春发育期。

59、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60、儿童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61、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

62、道德情感的内容极其丰富,比如自尊感、友谊感、荣誉感、信任感、事业感、义务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阶级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感、革命人道主义感等。其中道德义务感和责任感是一个人的道德倾向性的核心,是标志品德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他们在人的整个道德情感中占有重要地位。

63、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

64、与儿童相比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同样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但其交往关系与性质都与幼儿存在完全不同的特点。

65、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的。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更多的感性经验的支持,初中二年级是中学生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66、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

67、(自我意识的高涨)是导致初中生反抗心理出现的第一原因。

68、(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程)是第二原因。

69、(独立意志)是初中生产生反抗心理的第三原因。

70、作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就总体情况而言,其重心应该是心理素质教育。

71、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与培养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成功。

72、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正常的、健康的成长发展。

73、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

74、心理教育又是学校教育中的背景教育。

75、心理辅导是对学生进行帮助的过程,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潜能开发。

76、学校辅导内容为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77、心理辅导的途径: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团组辅导、学科渗透、家庭辅导。

78、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成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活。

79、心理教育课的教学模式包括:诱导式、自我分析模式、主体参与模式。

80、心理教育课的整个环节包括:确定主题、课前准备、上课。

81、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全体、和谐、互动特征。

8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必须抓好课前设计环节,课堂组织环节,师生交往环节。

83、对学生的心理偏差为偏爱、偏信。

84、班主任教育权威体现的是权利和威信的有机统一。

85、可以将班集体氛围归结为:人际、学习、教育、教师、群体、文化氛围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rmany-alps.com/xltm/1692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