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焦虑共处
这一波突如其来的疫情,再次打破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身为警察,我们和普通人一样,会焦虑,会害怕,会难过,但同时,我们还肩负着疫情防控的责任,带着这些情绪承担起艰巨的警务工作。外在的不确定我们无法管控,但内在的稳定与平和是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的。今天,我们先来拆解焦虑,学习与焦虑共处。
一、焦虑的心理机制
心理学教科书上对焦虑的定义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焦虑是我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所产生的不安和恐惧。
1.我们所焦虑的事,往往并不存在于当下,而是聚焦于未来。你可以在此刻停下,问问自己:让你感觉焦虑的事情,是已经发生了,还是正在发生?或者,还未发生?也许,三者皆有。那你可以继续问自己,在这些引发你焦虑情绪的事件中,过去、现在和未来各自占有的比重是多少?
2.焦虑来自于我们无法接受不确定带来的失控感。这一点不难理解,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对焦虑的情绪体验都不陌生,其中很大一部分焦虑就来源于我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我们无法接受这种“失去控制权”的感受。人类大脑天然喜欢“有序和可控”,会想方设法对抗“无序和失控”。因此,我们总会期待自己有控制权,特别是在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或者影响甚远的人和事上。但事实的真相是,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什么是能够完完全全被我们控制的。如果我们抱着这个期待不放,那么焦虑、无力的感受就会接踵而来。
3.我们所焦虑的事,有时候并不一定是真实存在的,可能只是我们想象出来的恐惧。比如疫情防控的当下,我们会恐惧自己可能被感染,而一旦这个念头产生,我们的大脑就会非常配合地自动浮现出以下这些画面:首先是自己需要入院治疗,会害怕自己不能痊愈,会害怕自己留下后遗症,会担心自己的感染连累身边的同事;其次,还会对家人产生内疚感,害怕他们过于担心,也害怕自己的感染影响家人的工作和生活,影响孩子的正常入学。遗憾的是,我们的大脑还没有进化到能够识别出什么是我们想象出来的,什么是现实存在的。因此,即使只是想象,我们也会产生如同此事真实发生过了一样的身心反应。
二、焦虑的应对策略
针对焦虑的心理机制,我们可以从聚焦当下、允许不确定和阻断想象3个方面来应对。
1.聚焦当下:我们可以从一些简单的练习开始,比如用1-2分钟的时间,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