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冷云舒
我常常碰到一些非常急切的来访者,特别是那些常年被焦虑、抑郁、强迫等严重心理问题困扰的人,他们希望找到一种神奇的灵丹妙药,能够立即帮助自己走出绝望的困境。我理解这种急切的心情,因为他们的内心正承受着特别的痛苦。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明白,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能够立即解决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这是因为,心理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两天形成的,它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当一个人感觉到焦虑、抑郁、强迫等情绪对他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时,问题已经存在很长时间,有的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更久。而这么长时间形成的问题,又怎么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的解决呢?
多年前,一个女孩子哭着跟我说:“请你告诉我,我现在应该怎么做?”她迫切的希望我能够给她一个立即解决问题的良方,让她可以迅速恢复自己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女孩名叫小娅,25岁,在国外一所大学读研,因无法应对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跟学校请假回到家中已一个多月,老师来电话催促了几次,仍然没能完成论文回到学校上学,现在可能面临无法毕业的问题,在母亲的陪同下来到我的咨询室。
一个多月前,老师提醒大家,再过一周就要交毕业论文了,如果哪些同学还没有完成论文的写作,就要抓紧时间赶快完成,不然无法参加答辩影响到毕业。小娅突然一阵心慌,现在自己的论文还仅仅是开了个头,要在一周内完成论文的写作,对于自己来说简直太难了,一想到之后还要答辩就更加感到焦虑恐慌,不知如何是好。
在惊慌失措之下,小娅谎称父亲病危,跟老师请了一周的假回到家中。请假时,小娅想的是,家里比较安静,不会受人打扰,可以利用回到家里这段时间好好的准备自己的毕业论文,争取顺利的通过答辩。但是,在家里呆了一周的小娅每天都处在强烈的焦虑不安当中,根本没有办法写出一个字,也没有查看过多少与论文有关的资料。
一周的假期很快就过去了,小娅的论文仍然还是之前开的那个头,仍然没有回学校的打算。老师发电邮来寻问情况,催促尽快提交论文,她便谎称,父亲刚刚去世了,暂时没有精力和时间完成论文,现在要在家里为父亲办理后事,于是又请了一周的假。
虽然又请了一周的假呆在家里,可小娅焦虑的情绪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开始出现失眠、食欲减退、心悸等症状。越是临近假期结束,越是感到焦虑,最后小娅不得不再次发电邮跟老师请假,申请再晚一些提交论文,理由是最近母亲的心情低落,要留在家中陪伴母亲度过这段痛苦的时期。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误以为小娅特别不孝,为了逃避而不惜诅咒自己父亲离开人世。而实际情况是,小娅的父亲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因为疾病去世了,这个温馨的三口之家,因为父亲去世而变得冷清和消沉起来。父亲的去世对于小娅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创伤事件,但她默默的忍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没有把家里的变故告诉老师和同学。这次面临论文写作带来的压力,她在情急之下,把父亲搬了出来。
看着女儿在家吃不好、睡不好,母亲既心痛,又感到束手无策,不忍心看着女儿就这样痛苦下去,但不知怎样才能让女儿打起精神回到学校完成她的学业。丈夫去世后,她和女儿相依为命,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女儿身上。母亲希望女儿能够顺利毕业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她劝女儿早些回学校,但女儿说自己也想回去,但却不敢回去。
万般无赖的母亲最后打听到心理咨询有可能帮到女儿,于是劝说女儿做心理咨询,希望心理老师能够开导女儿,帮助她走出目前的困境,无论如何女儿得回学校上学,完成她的毕业论文答辩,否则这几年的研究生就白读了。就这样,母亲领着小娅来到了我的咨询室。
小娅是个很清秀的女孩,可能由于这段时间焦虑的折磨,看上去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她哭着跟我说“请你告诉我,我现在应该怎么做?”她迫切的希望我能够给她一个立即解决问题的良方,让她可以迅速恢复自己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我向她说明了心理咨询的过程及工作原理,让她不要着急,先慢慢跟我说说具体情况。她描述了自己这段时间的经历,并且说自己的理想就是毕业后找一家世界强的知名企业上班,可以好好的孝敬妈妈,她也很想尽快写好论文,可是被焦虑情绪影响到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完成它。
通过小娅的描述,我对她的问题有了一些初步的猜测(心理咨询需要大胆的猜测,然后去小心求证):
1、个人理想过高与自身能力不足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内心冲突,这里含有自身定位不清的问题,也就是缺乏适当的自我认知。
2、对完成一件事情缺乏信心,有自卑或是自我评价过低的可能性。
3、父亲离世所带来的内心伤痛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
4、责任不明,压力过大。一方面想要承担起照顾妈妈的责任,一方面又还没有准备好为自己负责。
这几个初步的猜测,无论哪一个解决起来都是需要花时间的。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这些也仅仅是初步的猜测,并不全面,应该还有歪曲认知等其他方面的问题,这需要我和小娅共同去探索。
我没有直接把这些猜测告诉小娅,而是带着这些猜测逐一的通过对话向她取得了一些证实。我告诉小娅,现在她感觉到的焦虑只是呈现出来的症状,而我们之前谈到的那些问题可能是部分造成她焦虑的原因,我们没有办法直接去除焦虑,而是要花时间对原因进行分析,重建认知,这样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她必须要给自己一些时间来改变。
小娅对于我的分析和建议似乎很难听得进去,她急切的对我说:“我就想请你告诉我,我现在应该怎么做?“
我把对话拉回到她最近的实际应对上,下面是我们简短的一小节对话。
我:“你可以每天给自己做一个合理的时间安排,全力以赴的去写毕业论文。“
小娅:“什么是全力以赴?”
我:“在家里的这段时间,你每天给自己安排了多少时间来写论文和查找相关的资料?“
小娅:“可能一两个小时,我的心里好乱,完全没有精力来写论文。”
焦虑是在向我们发出一种含蓄的警告:我们身上有什么东西已经出了问题,现在是时候需要改变了。如果一个人感到焦虑,而又不愿意做出改变,任何好的方法对于他来说都将是无用的,他一定会充耳不闻。
我举了一些例子来帮助小娅理解,任何事情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并且再一次的跟她说明心理咨询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希望她能考虑给自己一段时间来改变。
非常遗憾的是,整个咨询过程,小娅始终沉浸在自己的焦虑当中,什么分析和建议都听不进去,也不愿意做出任何的改变。她只是不断的跟我说:“我就想请你告诉我,我现在应该怎么做?“虽然我很理解她急迫的心情,但是,如果不去改变,问题又怎么可能得到解决呢?
她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也不想改变,她要的是一种神奇的灵丹妙药,能够立即帮她恢复活力,顺利完成论文,达成自己的目标。
许多长期承受焦虑、抑郁、强迫等严重心理问题折磨的人都象小娅一样,既想立即解决问题,又不愿意做出任何改变,而这种坚持只能让问题越来越严重,几乎没有得到解决的可能性。
除非本人自己意识到要做出改变,否则这个世上没有一个人能说服另一个人去改变。
心理咨询是一个改变的过程,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咨询老师跟来访者共同努力才会产生效果。无论经验多么丰富的心理咨询师都无法帮助一个根本不愿意改变的人。
没有人能够告诉小娅,她应该怎么做。如果她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愿意通过心理咨询慢慢解决她的心理问题,一旦重建认知,在心态上发生转变,根本不必问其他人,她自然会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